运动员为何能将肢体美展现得如此淋漓尽致?
为何在比赛中你会败给那些自幼练习的对手?这背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运动员们是否抓住了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有关。
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期”究竟是什么?各项身体素质都有其迅速增长的时期,这些时期稍纵即逝,不容错过。为了孩子的终身健康,家长们应当及时抓住孩子的“关键期”,从小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
一、锻炼提升身体素质
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那么何为真正的健康?其实,的健康水平往往在运动活动中得以体现。而身体健康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身体成分的控制、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增强、肌肉力量的提升及耐力的增强、以及柔韧性的保持。
增强肌肉力量与耐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总量呈现下降趋势。若经常进行力量锻炼,肌纤维会变得粗壮,肌肉的横截面积会增大,肌肉利用氧的能力也会提高。这样不仅可以改善骨骼状况,防止骨质疏松,还能防止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损伤,从而延缓衰老。
柔韧性的保持:柔韧性好意味着肌肉、肌腱和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良好。这不仅可以增加和保持关节的灵活度,有利于速度的发挥和动作姿势的优美,同时也能防止伤重的发生,提高运动效果。
二、系统发育的早期促进
在小学阶段,系统的发育是先快后慢的。与支配和感觉相关的灵敏、动作速度、技巧等的学习,越早开始越好。
特别是在新生儿出生的前两年,大脑发育迅速。到了3岁时,小脑已基本达到水平,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动作的准确性。在等重视体育的,孩子在3岁左右就会被带去学体操、游泳或滑冰等运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如7到8岁时,大脑皮层运动区细胞的分化已接近水平,因此这个阶段也是学习的敏感期。而到了13到14岁,孩子们在学习新动作时往往会显得更加容易和自然。
三、技能基础的重要性
掌握基本技术越多且熟练,新的运动技能就掌握得越快、越自如。因为动力定型的建立越多,大脑皮质的灵活性就越高,技能的改建也就更容易。
上肢技术学习:先练习如“打水漂”般的动作,学会协调地甩鞭动作,这将对今后学习一系列相关运动项目如网球、高尔夫球等大有裨益。
下肢技术学习:先学“车轮跑”动作,这个动作是短跑、跨栏、三级跳等运动的基础,练好了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积极影响。
从小练好基本动作的孩子,无论学习球类还是田径类运动都会得心应手,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除了让孩子学习各种才艺外,家长们更应该重视运动的敏感期,不要错过让孩子拥有体魄和矫健身影的机会!
本文信息仅供参考,旨在鼓励大家重视运动对孩童成长的重要性。“掌上运动”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