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南的大地上,每到春节时分,气势磅礴的威风锣鼓声便会响彻天际,回荡在山川、田野与乡村之间。威风锣鼓,作为我国首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
近期,在农忙之后的几天里,山西霍州的男女老少都难以抑制内心对威风锣鼓的热爱。他们齐聚一堂,手握鼓槌,击打锣鼓,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庆典进行紧张而有序的排练。这种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与传承,充分展现了当地群众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心。
张勇,一位在威风锣鼓演艺和研究领域耕耘了三十多年的艺术家,是晋南威风锣鼓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他告诉记者,威风锣鼓最早被称为“锣鼓家伙”,主要分布在山西省临汾市及其周边的霍州、浮山等县。
在晋南威风锣鼓的传承中,每个地方的表演都有其独特之处。例如霍州的威风锣鼓,从握锤的方式到击鼓、鼓谱都有其特有的风格。而到了襄汾地区,威风锣鼓的形式有所变化,一面鼓变成了两面鼓,形成了阴阳鼓的特色。再如浮山地区的大堂鼓,其低音效果和声音的穿透力尤为突出。据张勇介绍,威风锣鼓的曲牌数量至少有三千多首,可见其艺术宝库之丰富。
威风锣鼓是一种由锣、鼓、铙、镲四种乐器共同演奏的打击乐艺术形式。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融合了音乐、舞蹈和技艺于一体。表演者的身姿强悍矫健,性格粗犷豪放,充分体现了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北方汉子豪爽奔放的性格。
张勇进一步解释道,威风锣鼓的表演往往以团队形式呈现,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甚至上。这种团队的力量是惊人的,需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激昂的鼓点、豪迈的节奏不仅展现了古老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更传递了百姓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晋南的锣鼓艺术家们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威风锣鼓。他们在保留传统表演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和舞蹈编排,使威风锣鼓更具时代感和观赏性。他们还借助新媒体、新技术,让威风锣鼓的传承更加广泛和深远。
张勇表示,他通过自媒体的形式,让全国各地的粉丝朋友们通过直播间的形式学习威风锣鼓。他们还积极开展锣鼓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这一传统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