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松刚
清明节是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农历探秘》记载:“此节气中,万物苏醒生长,呈现清明之景,因此得名。”每当这个季节来临,气候回暖,春雨绵绵,春耕春种也变得繁忙起来。
这是“清明”的自然节律。
关于清明节的起源,它比我们想象的要早一些。据传,清明节源于古代的“墓祭”之礼,而后逐渐与寒食节相融合。寒食节与清明节虽曾一度相互独立,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风俗习惯的演变,至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成为了主导地位的节日。
这是“清明”的历史发展。
在漫长的岁月中,“清明”这一节气逐渐演变成为一个以扫墓祭祖为主要习俗的传统节日。这一转变使得清明节的气息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本的清新明朗变得带有一些悲伤和低沉。诗人们的诗句中,也常常流露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是“清明”的文化内涵。
在我个人的记忆中,“清明”总是与哀思相关。回想起儿时在镇上小学的日子,每年的清明节,学校都会我们去烈士墓地扫墓。那时的我们,总是怀着敬畏之心,默默地缅怀逝去的英雄。而今,虽然我已离开家乡,生活在城市中,但每逢清明节,我仍能感受到那份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时间的感慨。
这可以看作是“清明”的集体记忆。
然而对于孩子们来说,“清明”却意味着更多的乐趣。在山东老家的传统中,清明节虽然有祭祖的仪式,但更多的是一种家庭团聚的欢乐时光。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一天不仅有好吃的东西,还有与家人团聚的温暖。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对食物的渴望不再那么强烈,但那种对家人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感悟却愈发深刻。
这是“清明”的个验。
清明节的情感底色是悲伤的。然而这悲伤背后却蕴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时间的感悟。从介子推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生命中的决绝和对现实的思考。而这一切都源于人对生命和时间的独特理解。
节日不仅是简单的仪式,更是一种生命的传承。在这个意义上,清明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关于生命的哲学思考。它提醒我们:一切都在变化中延续,过去应该被铭记。
人生的旅程中,节日如同一道道风景线,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意义。在清明的时刻,我们重新找回自己,恢复活力和清晰。
“清明”不仅是一种时间概念,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时间”因“清明”而变得有意义,“人生”因“清明”而更加完整。
《 时代 》( 2025年4月4日 特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