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谈水论韵
在千年之前,有位骑着青牛的智者,他洋洋洒洒地创作了五千余言的经典,其中一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启发了无数后世之人,也引发了人们对生活的深思。
在唐朝的诗坛上,一位不太为人所知的诗人,他的诗作在《全唐诗》中并不显眼。一次漫步中,他看到一溪流水潺潺,突然间捕捉到了创作的灵感,随即即兴创作了一首《水》。下面让我们一同欣赏这首诗的魅力:
唐 · 韩溉
水性多变难定形,东流沧海永无休。
碧塘深处光影长,青嶂之间更显悠。
月色浸染千年景,烟波浩渺愁。
岭头流水呜咽处,为君化作断肠流。
唐朝是一个诗的盛世,从帝王将相到普通百姓,都热爱吟咏和欣赏诗歌。这个时代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同时也埋没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才子。虽然韩溉的具体生平和事迹已不可考,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理解和欣赏这首佳作。
水,这种无色、无味、无形的物质,看似普通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正如“滴水穿石”,它展示了柔弱中的刚强;而“细水长流”,则告诉我们坚持就能成功的道理。这些与水相关的哲理,都让我们受益良多。韩溉的这首诗,在许多方面都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开篇描绘水的多变性质,赞美其奔流不息的精神。“水性多变难定形,东流沧海永无休。”诗人认为水没有固定的形态,时而方、时而圆。正因为水的空灵和柔软,它才能随意变换、自由伸缩而不改变其本质。
诗人面对源源不断的流水,由衷地赞美其日夜奔流、最终汇入广阔无边的大海的精神。这正如人生,从出生到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甚至成为行业的佼佼者,都像那奔流不息的流水一样。
“碧塘深处光影长,青嶂之间更显悠。”颈联描绘了水库和瀑布的景象。人们为了方便灌溉和饮用,常会截流形成水库。水流速度减缓或停滞时,会呈现出一种幽怨的形态。而当流水穿越乱石、翻越青嶂时,则会展现出磅礴的气势和活泼愉悦的样子。这两句极富,让人为之拍手称赞。
接下来是充满想象的颔联。“月色浸染千年景,烟波浩渺愁。”明月倒映在水中,碧波荡漾,仿佛有一位仙女在凌波微步。洞庭湖中烟波浩渺,更显水天一色。这让人想起君山岛的传说和湘妃竹的故事,也让人心生愁情。“千年、”展现出水的永恒和个人的渺小。
结尾部分抒发了作者的感慨。“别有岭头呜咽处,为君分作断肠流。”诗人他乡送客,心情悲戚。他不再说自己愁肠寸断,而是借助岭头流水开始分流。潺潺流水发出的声音就像离人的悲泣之声一样形象地表达出一种依依难舍的愁情。
北宋诗人贺铸曾有佳句与这位唐代诗人作品中的意境相似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家可以将二者放在一起比较以更好地理解诗人当时悲愁的心境。
唐朝的这首《水》诗作中规中矩每一个字都恰到好处地展现了水的刚柔并济。水会因势赋形有时奔腾不息具有势不可挡的气势;水也能浅吟低唱有时静如处子显出温文尔雅的风度。全诗虽然没有一个“水”字但却句句展现出水的至柔至刚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