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2025-04-2610:22:32常识分享0

汉语中的四字成语,不仅是语言的瑰宝,更是文化的缩影。它们所蕴含的“微型文本”特征,远超一般的“词汇”范畴。这和俄罗斯语言学家邦达列托夫的观点相吻合,他认为熟语是语言中“最小的诗意语言单位”。

在广袤的语言海洋中,熟语作为各语言共有的典型语言单位,以其独特的四字格成语为代表,成为文化中的珍贵宝石。汉语的句法具有“弹性建构”的特性,这使得四字格成语在文本中能够发挥各种句法功能,同时也能在汉语流水小句中展现出丰富的表意功能。可以说,汉语中的四字格成语不仅仅是一种“词汇”,更是一种富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微型文本”。

谈及四字格成语的“文本性”特征,我们需要将其置于现代语言学的发展背景之中。自20世纪以来,现代语言学中的“文本”理论不断丰富,为汉语成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阐释空间。

“文本”作为现代语言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其理论的发展为汉语成语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为文本研究提供了“静态”的研究方法,强调语言的构成规律和内部关系。而金的“超语言学”概念则将文本与个人话语的交际意图相结合,为“文本”研究注入了“语用”的维度。后结构理论则进一步将文本解读为“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复杂符号互动关系,使文本意义的解读从静态走向动态。

在考察汉语成语作为“微型文本”的表意体系及其当代特征时,“文本”理论的变迁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例如,后结构关于“能指”“所指”关系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将“浮动的能指”等概念引入成语研究。这一概念强调了符号与其所指对象之间的流动性、不稳定性,从而解构了成语“内在结构”的确定性,赋予了成语新的阐释空间。

在交际过程中,熟语具有多层次的语义结构。以汉语成语为例,其在形成过程中高度凝练和概括,包含了丰富的“内在结构”。这种“微小的形式”与“巨大的文本容量”之间的反差,正是四字格成语独特的文本特性。

从“互文性”和“召唤结构”两方面来看,汉语成语的“文本性”特征尤为突出。成语具有高度的广义互文性,语义场的研究方法能够将具有语义联系的成语分类、聚合、研究,形成一个互文互现的成语文本网络。而作为一种“召唤结构”,汉语成语存在着大量的“空白”与“否定”点,需要读者介入、填充,使成语的意义得以完善。这种开放性使得成语的意义存在着多种解释的可能性。

四字格为典型特征的汉语成语,自古至今在汉语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从文化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汉语四字格成语进行深入研究,涉及研究视角和研究路径的创新。需要借鉴跨学科研究方法,为本土成语文化研究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

(作者单位:两所大合研究机构)

来源:文化与语言研究杂志 作者:张文静 李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