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致逝去的母亲

2025-04-2611:43:18常识分享0

深夜,我在路口捕捉到了一抹熟悉的身影,心中的酸楚让我泪水朦胧。离别近两年,母亲在煤油灯下缝纫唱戏的情景,却仍旧鲜活地镌刻在我心田。

年轻时,母亲的目光明亮如星辰,她的短发整齐地贴在耳旁,每当她笑起来,右脸颊便会显露出浅浅的酒窝。我们五个兄弟姐妹小时候活泼好动,她时而严厉地举着火棍追赶,时而又以慈祥的姿态出现。父亲常年在外工作,母亲则白天在田间劳作,夜晚则在灯火中编织着鞋底与歌唱。她身为幼师,那些经典的戏文如《杨门女将》、《花木兰》等在她的演绎下跃然纸上,成为我们童年岁月中难能可贵的精神慰藉。

那一年,分田到户的落地后,母亲的劳作更加繁重。她不仅要照顾家禽与农田,还要料理家务。父亲为了家庭努力拼搏,尝试过开设压面房和服装厂,甚至在镇上建造楼房的计划。尽管均以失败告终,我亦在城内有了工作。我还记得那冬日里的老屋中,母亲辛勤地在摊位前卖菜的身影,脸上那发紫的面庞映岁月的痕迹。

哥哥与弟弟相继成家后,母亲便开始承担起照看孙辈的责任。她的双手在抚养五个孩子的过程中被岁月磨砺得苍老而有力。当我带她进城后的一天过马路时,她的手那一刹那,我竟感受到了岁月的痕迹,她的苍老令我难以释怀。母亲时常劝父亲放慢脚步、踏实生活,然而父亲总不听劝告。直到父亲退休后生活才渐趋平稳,而母亲也在年近六十岁之后迎来了相对安定的时光。

回首往昔,母亲在年轻时为家庭辛勤劳作过度,晚年则面临了身体的不适。七十多岁时她的腿脚便不再灵活,八十岁时更是需要借助助行器行走。然而每次电话中她总是安慰我们自己很好,无需担忧。一次闲聊中我提及生死之事时,她淡然地说:“人终有此一刻,你们不必为我哭泣。”她的言语中流露出的是对生活的满足与对家人的关爱。

肆虐的日子里,我欣喜得知她健康平安的消息。直至那春天,她八十四岁那年感冒后病情加剧离世。每次返乡推门的一瞬间,我仍仿佛能看见她站在那里,眼中带着微笑的月牙形轮廓。

她一生节俭度日、省吃俭用,所积攒的每一分钱都用来帮助子女和邻里。虽然未曾涉猎书海但她以实际行动教导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每当邻居有难处时她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的人。如果真的有来生我愿再次成为她的孩子听她夜晚纳鞋底时唱出的故事即使那意味着再次与她一起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就算是我又追着烧火棍满街奔跑那又何妨。她那些时光中的回忆就像歌曲在我心中永不落幕像月色般的清亮留在我的心田之中温暖我的每一个梦境与夜晚……

虽然离别已经太久太久但我仍然无法忘怀那些有关于她的点滴记忆在我心中那些难以言表的感情与温暖总是如影随形永远伴随着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