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派风筝传承父子情
吕氏父子,研究手工技艺,传承金马派风筝。第四代传承人吕阳,以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为主题,制作了新颖的风筝,引发社会关注。
在一个充满老北京风俗的小院里,吕阳与父亲吕铁智一同探讨金马风筝的往事。吕阳对风筝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形容自己与胡同有着不可分割的依存感。他们家的门厅被各式风筝、工具占领,墙上挂的,桌上摆的,都是他们对于传统艺术的热爱与传承。
吕阳新做的三个风筝十分醒目,他以过去戒尺画的技法,细致地描绘建筑,每一梁一柱都毛笔勾勒得非常细腻。起初,他是如何想到用建筑做风筝的呢?吕阳坦言,一次与友人的聊天启发了他,于是决定尝试制作这样新颖的风筝。经过多次尝试和修正,每一个风筝都凝聚了他的心血和创意。
吕阳与父亲在风筝制作上有着深厚的情感交流。他们不仅在技艺上互相学习,更在情感上互相支持。尽管吕阳在事业上升期犹豫不决,但发小的一句话让他下定决心回家学习技艺。他辞去工作,回到父亲身边,开始了自己的风筝制作之路。
在吕铁智的指导下,吕阳不断探索和创新。他先试做正阳门风筝,确定立意后,经过多次修正和改进,最终呈现出新颖独特的效果。这种创新并不脱离传统,而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的元素和理念。吕阳还尝试将剪纸艺术融入风筝中,虽然起初遭到父亲的反对,但最终他通过实践和思考,理解了父亲的艺术理念,并成功地将剪纸元素与风筝相结合。
吕铁智是金马派风筝的第三代传承人,他对金马派传承谱系了如指掌。他坚持传统画面的高要求,将工笔重彩的绘工技巧融入到风筝制作中。他不仅传承了祖辈的技艺,还在教育中摸索出一条传统风筝技艺的传承之路。
吕阳领会到传统艺术的高妙之处在于不丢根就不怕变。他在变中求新,但又始终坚守着传统的边界线。他在父亲的指导下,不断尝试和创新,但始终以传统为根基,使风筝既有老味又有时代性。
如今,吕阳更加明白父亲当年的坚持是何等重要。他不仅继承了父亲的技艺,更传承了父亲的精神。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金马派风筝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老北京人放风筝是一种乐趣和习俗。吕阳深知这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这一文化传统。他相信只有让更多人发自内心地愿意传承下去才能让这些文化烙印得以保留并传承下去。
站在屋顶上望着古稀老槐映衬下的鼓楼吕阳充满了憧憬和希望他表示是时候该他发力了让金马派风筝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