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火把节的热烈期盼与精心准备
自火把节前一个月起,彝族的心中便充满了对一年一度盛事的期待。沉浸在火把节的氛围中,自然是一份欢愉的体验。节前的准备工作更为重要,它承载了人们的与期待。
人们会前往山中砍伐干竹子或割取干禾草,按照家中参与火把节的人数,每人需准备三把火把。为了祭祀与庆祝,家家户户还需准备猪、牛、羊等牲畜。即使家境并不富裕,也会备上鸡只。他们还需寻找荞面,并用当年新播的荞麦制作成三根条状的荞粑,以此象征五谷丰登的祥瑞。
在农历五月的火把节前夕,各地的彝族放牧少年会带领伙伴们,手执绳索,唱着山歌,遍寻高山上又长又直的干蒿枝来制作火把。在凉山地区,火把多以干蒿枝制作,少用竹子或松枝。这是因为苦蒿不仅具有祛除污秽、避邪的功效,而且在过去的岁月里,它还是救命的草。在时,嫩蒿的叶和尖可以用来和面食用。精心制作好的蒿枝火把在太阳大时会被拿出来晾晒数日,待其十分干燥后,会被精心存放在柴堆或楼上的位置,以避免受潮。火把越长越多,象征着节日的喜庆与繁荣。
此时的大人们需准备两件事:一是准备祭祀的牲品。彝族习惯于用他们所习惯的牲畜作为祭品,以求吉祥如意。二是准备家人的节日服装。无论是衣服、裤子、头帕、鞋袜等都需要细致准备,这不仅因为过节的衣物是展示自己生活状态的好时机,更是为了家庭和家族的荣誉。人们会竭尽所能地选择最好的衣物来穿着。
对于彝族的姑娘们来说,她们需要准备头帕、彩衣、彩裙和彩苇等物品。有的姑娘还会为自己的情人赶制特别的衣物、腰带和花包等礼物。而小伙子们则会给自己的情人购买银领扣、耳环或耳坠等礼物,甚至有的还会特地为情人擀制蓝色披毡或购买黄布雨伞等特色礼物。
而在婆家接儿媳的习俗中,那些已经为儿子娶了媳妇但还未正式安家的家庭,会在火把节时将儿媳接回家同庆祝节日。他们不仅为儿媳准备礼物如羊腿、牛肉或猪肉等,还在节日结束后为儿媳提供回家的路费和礼物。
在食品和酒水的准备上,人们除了自家准备各种庆祝食物外,还会购买牛只来宰杀以人对火神的敬意。村里也会派人到外地选购肥硕的黄牛或水牛。而各家各户也会到汉区购买节日所需的酒、糖、面条和水果等食品。这些食品不仅用于自家节日期间的享用,也会作为礼物互相赠送以表达祝福与情谊。
彝族火把节是一个充满情感与期待的节日。它不仅是对火的崇拜与敬仰的体现,也是彝族情感交流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时刻。这个节日是如此地富有情感与活力,仿佛一幅重彩涂抹的油画、一支清音繁复的歌谣所描绘的那样,令人不禁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