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得陇望蜀的出处

2025-04-2615:54:12常识分享0

【内容介绍】:成语探究之旅

【成语名称】:得陇望蜀

【成语拼音】:德乐陇望蜀(délǒngwàngshǔ)

【成语释义】

此成语原意是指已经取得陇右地区,却仍想攻取西蜀(陇:现今甘肃一带;蜀:现今四川一带)。如今常用来讥讽人贪得无厌、不知满足的心态。

【近义词语】:得寸进尺、贪婪无厌、欲望深渊等

【反义词语】:心满意足、如愿以偿、称心如意等

【成语溯源】

此成语源于《东观汉记·隗嚣传》的记载:“若西城攻下,便可出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又望蜀。每次出兵,头发都为白。”另一说法则出自《后汉书·岑彭传》:“若两城攻下,便可率军至南山击蜀虏。人若不知足,平陇后又望蜀。每出兵,头发都白了。”《东观汉记》成书于东汉,而《后汉书》成书于南朝宋,故前者被认为是源头。

此后人们将“既平陇,又望蜀”简化为成语“得陇望蜀”。

【成语典故】

东汉初年,存在两股对光武帝构成威胁的地方势力:一是割据巴蜀的公孙述,二是占据陇西(今甘肃东部)的隗嚣。在公元32年,岑彭随光武帝刘秀亲征陇西。公孙述为了援救隗嚣,派兵加强了上邽(今甘肃天水)的防御,牵制了汉军的力量。

光武帝见西城、上邽两城难以迅速攻下,便留下诏书给岑彭。自己则返回。岑彭读到诏书后,得知光武帝希望继续向西川进发。他在深思中也感到人性的痛苦往往在于永无止境的欲望。

他观察到西城的地形后,决定用水攻之策。士兵们背上装满泥土的布袋堵住山谷水流,引导其流向西城。然而此时城内地下水涌出,城墙内外压力平衡,反而难以坍塌。

在双方相持之际,隗嚣的部将前往公孙述处求援。而汉军因粮草用尽而选择撤退。岑彭在撤退时巧妙地掩护了汉军东归,避免了更大损失。

后来隗嚣隗纯归顺光武帝。岑彭奉命领兵攻蜀,一连获胜直至攻入四川腹地。汉军攻势凌厉使得公孙述惊恐万分。

最终在公元36年,汉军成功占领蜀地,光武帝“得陇望蜀”的愿望得以实现。

【示例应用】

在明代的何良俊所著的《四友斋从说·杂记》中提到:“某些虽然官资丰厚,但若不能掌握地方实权和调度资源,与那些东南地区的士大夫们追求田地房产、得陇望蜀的心态相比,尚不知孰优孰劣。”

在王世貞的《鳴鳳記‧忠佞异議》中描述:“倘若他们知道我的‘假途滅虢’之计和消弭他们得陇望蜀的图谋,岂不是一举两得?”

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也有多处运用此成语。如香菱说:“好姑娘,趁这个机会教给我作诗吧!”宝钗笑称:“我看你是得陇望蜀呢!”此外在第八十回中也有描述薛蟠贪婪成性,总想再得些什么的情节。

鲁迅在书信中也有所提及:“我很希望兄能再画几幅作品,虽然这似乎有些得陇望蜀。”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