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喜消息来啦!
我们备受期待的《博物历》即将迎来本月最后一次更新!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已经到了12月,这是2020年每周一更的最后一月。相信大家都很好奇,11月的《博物历》内容为何迟迟未至,其实它被我“吃掉”啦!
现在,让我们进入今天的主题——12月的《博物历》焦点:海豹与海牛。说到海豹,大家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那些在海洋中自由游弋的胖乎乎动物呢?无论是南极还是北极,甚至是我们的山东半岛,都有它们的身影。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种特殊的海豹——贝加尔海豹。
贝加尔海豹小揭秘
提到贝加尔海豹,你是否对它有所好奇?虽然大多数的海豹给人的印象都是体格较大的,但贝加尔海豹却与众不同。它体型小巧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生存环境的限制。它的家园——贝加尔湖的生存空间相对狭小,使得食物资源相对有限。
在白日里,贝加尔海豹会在湖中追捕那些不幸运的鱼儿。利用明亮的阳光,它们可以快速捕捉猎物,有时会潜到深达150米的水域进行觅食。尽管食物如此诱人,但这并不是它的全貌。夜晚降临后,这个“小家伙”依然活跃在水中。
夜幕下的贝加尔海豹
为了解开夜晚海豹在水中的行为之谜,研究者为其佩戴了特殊的定位装置。观察发现,夜晚的海豹的游泳速度虽慢了下来,但其仍在不断活动,它们更倾向于捕食那些行动缓慢的动物。而这种夜间的觅食行为并非完全依赖于视觉,贝加尔海豹的触觉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长着长长的胡须的嘴巴周围为它们提供了“触觉地图”。
而当谈到贝加尔海豹的食物时,我们不得不提那微小的钩虾。这种体型微小的动物是贝加尔海豹的重要食物来源。那么问题来了,以贝加尔海豹的小体型来看,吃这种微小的生物真的能吃饱吗?它又是如何捕获这些“小家伙”的呢?
研究发现,贝加尔海豹的牙齿结构十分特别。其牙齿缝隙较小,有助于在捕食时过滤并捕获钩虾。这使得贝加尔海豹一天可以捕食超过1000个钩虾,大约相当于二两米饭的分量。这看似不多,但对于一个体型较小的贝加尔海豹来说已经足够饱腹了。
生活习性之谜
除了捕食之外,贝加尔海豹的生活习性也令人好奇。尽管其体型小巧,但它的生活却充满了“大智慧”。白天辛勤捕鱼、夜晚觅食的习惯也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些在忙碌生活中寻找平衡的我们。
我们也不禁要问:为何贝加尔海豹总是给人一种滚的印象?这也许与它的生活习惯有关,而具体的答案还需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在《博物历》的最后一月中,让我们继续跟随吴海峰老师的笔触,探索更多关于自然界的奥秘吧!
往期回顾
在过去的几期中,我们曾一同探索了原仓鼠、喜马拉雅旱獭、蜜袋鼯等众多生物的奥秘。每一次的探索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世界的多样性。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能继续一同探索更多未知的领域。
参考文献:
Yuuki Y. Watanabe Eugene A. Baranov, Nobuyuki Miyazaki. Ultrahigh foraging rates of Baikal seals make tiny endemic amphipods profitable in Lake Baikal. PNAS December 8, 2020 117 (49) 31242-31248
(注:本文为模拟原创文章,仅用于示例和展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