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谈人生与我》

2025-04-2700:22:56常识分享0

共赏智慧之花,品味书香之韵,河西网信“西岸书屋”栏目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为您精心挑选了五本值得一读的经典好书。一缕春风的轻拂,一杯香茗的氤氲,一本好书在手,一段人生之旅程即将开启。

今日“西岸书屋”为您继续介绍朱光潜先生的《十二封致青年的信》。

在撰写《谈人生与我》这封信时,朱先生虽察觉此话题已被多次探讨,但他仍希望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与年轻一代分享。朱光潜先生谈及人生时,将其分为两个角度。一是自我审视,二是观照他人。

信中写道:“我观察人生的方式有两种。其一为置身其中,与世界万物共舞;其二则为置身其外,静观世间百态。”在这第一种方式中,朱先生以动物的视角为喻,从草木鱼虫的生活中汲取智慧:它们不计较生活的模式,不探寻生活的目的,更不埋怨环境。这正如余华《活着》一书所表达的哲理,生活本身即为生活的目的,无需为其他事物所累。

成长的路上,无数人告诉我们人生的坎坷与曲折。但朱先生心存疑虑:若我们对世间一切看得过于淡然,是否流于悲观?因为人毕竟非草木,怎能无情?

顺着朱先生的文字深入探索,他在后文中为此给出了答案。生活虽变幻莫测,但保持本心、简单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在这无常的人生中,唯有守住本心方能应对万般变化。

朱先生常以草木虫鱼为比,让我们在春天的生机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在冬日的严寒中欣赏不畏寒冷的生物。以此观照人生,应如春天万物般充满生机,如冬日生物般耐得住严寒。当他置身其外时,人与物皆成风景,他如观图画、读小说般欣赏其中的趣味。这些趣味源于事物所携带的喜怒哀乐,也正是这些情感的交织让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回望人生,若能如戏剧般精彩,那么幸福的源泉又从何而来?幸福正是在与不幸的比较中得以体现。若世间没有缺陷,那又何来意义?胡适也曾言简意赅地表达过这一观点:生活就是生活,无需过多修饰,回归本真即可。

朱先生早年曾受苏格拉底的影响,认为未加审视的人生不值过。这与庄子顺应自然的人生观似乎相对立,但细细品味其实两者都有其启示之处。如今看来,人生其实便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生活中的苦痛与烦恼,大小皆有,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站在高山之巅俯瞰人间,方觉人事如微。不同的人所经历的苦痛不同,其意义也各不相同。走进自然、遵循自然法则或许能解开我们的心结。

这里是“西岸书屋”,很高兴与您共度这段美好的读书时光。《十二封致青年的信》中蕴深刻的人生哲理,下期我们将为您推荐另一本好书《摆脱困境》,期待与您再次相聚。

“西岸书屋”还为您带来了更多关于《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解读系列: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作文之道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行动之力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读书之法

愿您在“西岸书屋”的陪伴下,品味更多的人生智慧与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