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人们追求健康生活,常对糖分有所忌惮,然而若时光倒流至古代,你或许会瞬间变成“嗜糖狂人”——因为那个时代的糖分稀少,其珍贵程度堪比现在的珍稀文物!想象一下欧洲的富贵人家在生命垂危之际,在遗嘱中细致点名要多少蜂蜜罐子,以及百姓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品尝到的一口麦芽糖的期盼。
追溯起来,我们对于甜味的喜爱,似乎源于祖先在原始社会中因饥饿而产生的心理遗留。在那个时代,能够找到甜美的果实就意味着能储存脂肪以维持生命,因此大脑会释放“快乐信号”(多巴胺)来奖励我们。打个比方,假如我们穿越回石器时代,偶然间发现一个野蜂巢,那一口蜂蜜的甜美,其满足感远超中得头奖的喜悦!在古代社会,甜味几乎是生存的指标。
一、麦芽糖:穷人的小确幸。
西周时期,聪明的百姓就已经懂得用发芽的小麦和大米熬制糖浆了。《诗经》中提及的“堇荼如饴”,说明当时街头已有小贩售卖麦芽糖了。到了汉朝,甚至有传言胡同口的大爷都推着糖车叫卖,这在欧洲可谓是无上的“贵族待遇”。
二、甘蔗糖的兴起。
自西汉始,人们就开始榨取甘蔗汁,但技术相对粗糙。直至唐朝,玄奘(即唐僧)从印度取经归来,还带回了制糖秘籍。经过他的改良,红砂糖应运而生。而到了宋朝,制糖技术更是达到了巅峰,冰糖问世。到了明朝,白砂糖技术成熟,在制糖领域的地位无可争议。简单地说,这就好像是从手搓煤球到发明iPhone的飞跃,人在甘蔗制糖上玩出了科技与狠活。
三、欧洲人对糖的珍视与误解。
中世纪欧洲人生活中鲜有糖的踪影,蜂蜜成为了他们解馋的珍品。贵族们视其为财富的象征,甚至在遗嘱中明确指出要分财产给蜂蜜。当时的糖价高昂,1319年伦敦的糖价换算民币要700元一斤,令普通工人望尘莫及。
由于糖的稀缺性,欧洲医生甚至将其神化。他们认为糖有治疗感冒、退烧甚至净化血液的功效。在黑死病肆虐时期,贵族们更是将糖视为救命仙丹。
四、其他地区的制糖历史。
早在公元前500年,印度人就开始榨甘蔗汁了。而人则扮演了二道贩子的角色,将甘蔗种植技术带到了地中海地区。而殖民者则采用了更为残酷的方式,他们通过种植甘蔗并使用黑奴劳作来获取糖分,每粒糖背后都沾满了。
实际上,你吃的不仅仅是甜味,更是一种权力的游戏。从到战场,糖的背后总是伴随着各种腥风血雨。
如今的人们对糖有所节制,但在古代社会却能感受到糖的珍贵与价值。从贵族的炫富神器到如今平价的九块九包邮商品历史背后是一部人类科技与生活的演变史。
唠嗑时间:如果你能穿越回古代,你会如何获取和贩卖糖呢?是上山掏蜂窝?还是种甘蔗?亦或是通过其他方式来获取和贩卖这个甜蜜的宝贝?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脑洞大开的故事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