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德院士的坚守与奉献
画面正在加载,镜头中的老者坚毅的面容与不懈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这位戴着氧气面罩却不肯躺下的老人,正是林俊德,工程院的重要院士,被誉为“两弹一星”的杰出开拓者。
时间定格在2012年5月31日,这是林俊德生命的最后一章。那天,记者在病房捕捉到了这令人动容的瞬间。林俊德在二十多天前已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然而在这宝贵的时光里,他拒绝了手术与化疗的建议。因为他有着更为迫切的愿望,那就是将毕生积累的宝贵经验和资料留给后人。
林俊德的妻子 黄建琴说:“老林希望借助中调理,提升生活质量,延长些时间来完成他的工作,这是他唯一的愿望。”
林俊德在笔记本上一一列举着手头未完成的工作,其中哪些是国防重点工程,哪些需要向学生交代清楚,哪些资料需要整理移交。他反复强调:“我要工作,不能躺下,一躺下就再也起不来了!”这成为了他生命尽头最为执着的话语。
在2012年5月29日,林俊德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出现大面积肠梗阻。医生建议手术,他却坚定地说:“不要勉强我,我的时间太有限了。”即便在病情不断恶化的5月30日和31日,他依然坚持工作。特别是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九次甚至哀求医生允许他下床工作。家人们心酸不已,却也尊重他的决定,让他继续坐在电脑前。
林俊德院士回忆道:“C盘的工作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处理D盘的事务。”他对工作的细致和清晰的认识让人钦佩。最终他因过度劳累而无法再支撑下去,回到了病床。这一躺下,便再也没有起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林俊德仍念念不忘的是办公室的资料整理和密码箱的使用方法,并反复叮嘱保密事宜,却未曾对家人留下只言片语。
从1964年第一颗原的成功到1996年最后一次地下核试验的圆满结束,林俊德参与了所有的核试验任务。他深感:“能够为的伟大事业做出微薄的贡献,我感到非常荣幸。”
在病榻上,林俊德完成了人生的最后冲刺。临终前,他反复叮嘱要葬在马兰这个大漠深处的核试验基地。马兰人如林俊德一般,默默无闻地奉献着,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热情颂歌。他们在西部戈壁、大山深处、无人知晓的角落里,用生命的光和热为国创造奇迹。
(编辑 吴梦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