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现象的深入解析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现象,均属于构造,也被称之为“断层”。那么,究竟什么是断层呢?
断层,是地下岩层沿一破裂面或破裂带产生的相对位移现象。当岩石发生相对位移时,那个破裂面就被称作断层面。依据断层面两盘运动方式的区别,大致可分类为三种类型。其中,正断层是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形态;逆断层则为上盘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多由水平挤压与重力作用共同产生;而平移断层则是断层的两盘沿断层走向产生相对水平错动。
断层现象在中上地壳尤为明显,有的直接于地表,有的则深藏于地下;它们的规模也各不相同,可大到板块边界,也可小至仅覆盖几十公里的范围。那么,什么是活断层呢?与现代紧密相关的活断层,是在现代构造环境下(第四纪期间)曾有活动的断层,即活断层。全球大部分的强震震中,都分布在活断层带内。我们知道全球有两个主要的带:环太平洋带和欧亚带,这两者释放的能量占全球总能量的95%,而且这两个带均包含活动板块边界的大断层带。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许多著名的性,其产生的地表新断层走向往往与原有断层一致或完全重合。例如,1906年的旧金山大,其震中恰巧位于圣安地列斯断层上。这次沿圣安德列斯断层产生了长达450公里的地表破裂,导致了3000多人死亡和数十万人无家可归。而此断层位于北美板块向西南运动与太平洋板块向西北运动的交界处,为平错型(剪切)边界。类似的例子还有2008年的汶川大和2013年雅安市的,这些灾害均与活断层有着密切的关联。
其中,汶川大受灾严重的北川县便坐落于龙门山主的断裂上,属于逆—走滑断裂。而龙门山断裂带不仅在地貌上常形成大型垭口,而且还自东北向西南沿着四川盆地的边缘分布。沿此断裂带,青藏高原推覆在四川盆地之上。这些自然现象表明,带与活断层在成因上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带来发现和研究活动断层带,而活动断层带的存在及其作用,则是产生和成带分布的根本原因。
了解和研究断层、活断层及其与的关系,对于我们防范和减轻灾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重视这些自然现象的研究,以期在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效。
本文内容转自楚震科普微信公众号,楚震科普致力于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