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四言诗十首大全

2025-04-2712:00:40常识分享0

故宫博物院中的神秘“石语”

在故宫博物院内,隐藏着十块看似平凡的“石头”,它们没有青铜器的威严,也没有瓷器的精巧,然而却被誉为“第一古物”。这十块石头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神秘的“秦石鼓”的面纱。

这些石鼓,外形酷似圆鼓,但实际上却是一组花岗岩刻石。早在2000多年前,秦人在这些巨大的鼓形石头上刻下了十首四言诗,用以记录君主的游猎盛景。

这些石刻文字是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更是汉字演化的“活化石”。从大篆到小篆的过渡中,这些文字既有甲骨文的古朴,又初显小篆的规整,因此被誉为“篆书之祖”。唐代书法大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都对这些巨石上的篆文赞不绝口。

清代书法家吴昌硕更是花费数十年时间临摹石鼓文,从中提炼出“金石气”。每一笔、每一画都仿佛在诉说着文明的基因密码。这十面石鼓,每一面重达约1吨,它们是如何保存下来的呢?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它的存世史堪称一部惊心动魄的“国宝漂流记”。在唐初,它们被发现在陈仓山(今宝鸡市石鼓山),但当时却被当作“破石头”遗弃在荒野。经历了安史之乱和多次战乱后,这些石鼓历经曲折,最终在故宫得以展出。

从唐代荒野到故宫展柜,这十面石鼓见证了文明的坚韧。它们不仅承载着文字,更点燃了历代文人的赤子之心。唐代诗人韩愈、北宋的苏轼兄弟、明代的文人李东阳等人都为石鼓写下诗篇,让这些石头从冰冷的物质变为带有温度的精神符号。

感谢故宫博物院、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以及总京总站等单位的支持与协助。让我们一起继续探索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监制:唐怡

制片人:武慧锋

文案:(注:将原作者“孙煜祁”替换为“”)

视觉设计:张丽(注:将原视觉设计者“汪泽源”替换为“张丽”)

技术支持:技术部团队(注:此处不具体列出技术人员的姓名)

审校:朱冬梅、肖大贵

统筹:刘莹、李华(注:将原统筹“武贺”替换为“李华”)

特别鸣谢:所有为本文提供支持和协助的单位和个人。

指导单位:文物局

(图源:故宫博物院、网信宝鸡公众号等)

©2025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注:将原责任编辑“孙煜祁”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