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间游走,目睹了善恶的种种面貌;
经历了世事的浮沉,见证了人性的千姿百态。
当善良遭遇冷漠,人间的平衡何在?
一叶
见过品行端正的人流浪于街头,亦见过心术不正者居于豪宅,驾着香车。
在职场中,阿谀奉承者步步高升,而老实勤奋的人却被裁员舍弃;
在情场上,虚情假意之人游戏风尘,而真心实意的人却遍体鳞伤。
难道这世间的善恶,真如一本算错的账目,总是让人费解?
二篇
《圣经》中言及“温柔的人有福了”,但现实里往往强硬者得势。
达尔文的进化论早已启示:适者生存,与道德无涉。好人可能被冤枉,并非自身之过,而是因者更擅长利用规则的漏洞。
二章
世人常盼现世便得报应,但因果之账常以百年为计。
和珅一世,乾隆时或许尚可苟安,待嘉庆继位方才遭清算;某些富豪初期的暴利或许沾染,却在子孙三代后才遭受反噬。
《周易》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报应或许在孙辈的一次好机会中显现,或是在重孙的堕落中埋下伏笔。天道虽无情,却为善者记账。
三思
那些坚持不懈地行善的人,他们的初衷并非追求回报,而是为了给自己的灵魂一个交代。敦煌的文物被盗往海外,常书鸿为守护残卷一生努力,非因相信善报,而是不忍文明毁于一旦;中的医生们勇敢逆行,他们并未计较功德多少,只是不愿背对垂危的生命。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言:“我们应该首先善良,然后诚实,且永远不要忘记彼此。”善良的行为本身,便是通往幸福的桥梁。
四观
心理学的“道德许可效应”告诉我们:有时者利用权力或金钱为自己开脱责,而行善者却因一次小小的失误而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而现实中的报应则更微妙:者在每个深夜惊醒时汗流浃背;而善良的菜贩送出的一把葱,却能让他整日心怀喜悦。真正的报应不在雷霆火海中显现,而是在面对自我时内心的良知能否得以平静。
五问
与其追问善恶是否有报应,不如问自己:若行善终究得不到回报,你是否依然愿意做一个好人?若永远不会被揭露,你是否还能坚守内心的底线?答案便是人性真正的试金石。愿你做出的选择能够让你在夜深人静时坦然面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