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日初见 砍柴书院特邀作者
编辑|云行雨
细数时光,杨绛先生的离去,已经过去了四年,世间少了一位文学巨匠,天堂多了一份有趣的灵魂。
今天,再次品味她的文字,依然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淡雅与韵味。
一个人的文字,便是其灵魂的写照。从杨绛先生的笔墨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内在的平和与宁静。
正如她的人一般,与世无争,淡泊明志,其中深藏的豁达与力量,静谧中透露出强大的生命力。
这是一种极佳的生活状态,充满灵性,富有正念。
曾经,一位年轻读者向杨绛先生抱怨社会过于功利和浮躁。
杨绛先生这样回复他:“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部分人渴望走捷径,厌恶劳作,在做事前犹豫不决,止步不前。反之,那些热爱读书的人,他们的人生充满了无限可能。
为什么读书?杨绛先生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年轻时我们不懂人生,但通过读书可以了解生活;年老时我们更懂生活,因此更应该用生活去读懂书。读书的意义就在于用生活的感悟去理解书籍,用书籍的知识去丰富生活。
杨绛先生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的父亲曾问她三天不读书会不会不好过,她的回答是如此坚定。当别的孩子在玩耍时,杨绛已沉浸在书海中。她从阅读中获得欢愉,从文字中寻找静谧。
读书是杨绛先生的终身所爱,她不仅自己热爱读书,还帮助那些需要的孩子打开阅读的大门。她将她和先生的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清华母校,并设立了奖励,帮助学子们实现梦想。
读书也是读人生。从杨绛先生身上,年轻人可以学到一种生活哲学:在懵懂无知时,心怀正念,以书养心。随着书籍的积累,人生也会变得丰富多彩。
杨绛先生的婚姻观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她与钱钟书先生的婚姻被公认为典范。在遇到钱钟书前,杨绛也是一个大家,但婚后她成为了一个无所不能的生活达人。无论是伴读牛津还是面对艰难的生活,她都能妥善处理。她不仅没有放弃自我提升,还在闲暇之余写成了金牌剧本《称心如意》。她的婚姻观是站在同样的高度看同样的风景,让爱永远充满活力。
在命运的颠沛中,杨绛先生展现了她的气节。面对亲人的离世,她没有一蹶不振,而是用文字疗愈自己。她的朴实语言抒写了对家人最深的思念。无论是人生哲学还是散文随笔,她都能为我们带来启示和力量。
杨绛先生的一生犹如一个能量库,源源不断地为我们传达出处世之道和生活哲学。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都能从她那里找到人生的方向和动力。她的笔触点到之处都是人生的明亮一程。她对人生、苦难、婚姻的看法都充满了智慧和深刻体悟。
愿我们都能像她那样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过得扎实、简单在平静、平淡、平凡中找到一条通往幸福的人生之路活得简单但不凡。
. END .
《我们仨》杨绛钱钟书文学散文随笔书籍正版博库图书 ¥24.89 点击购买
倾情推荐:
【排版 | 浅梦】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原创不易盗文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