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送孩子时,巧遇了华华的母亲。她向我倾诉了这学期儿子写字练习的困扰。华华现在上二年级,自一年级开始就坚持每天练字半小时,原本写得还不错。
这学期华华的态度有了显著变化。他以前对练字充满热情,但现在却突然停止了练习,作业书写也变得不工整。当华华的母亲询问他原因时,他告诉母亲:“我的同学都说我已经写得很好了,他们觉得我不需要再上写字班,这样我们就可以有更多一起玩耍的时间。”
原来,华华这学期结识了小区里一些高年级的玩伴,这些孩子既不爱学习又喜欢玩耍,华华很快就受到了他们的影响。这种现象实际上就是小学中常见的“羊群效应”。
那么,“羊群效应”究竟是什么呢?羊群效应最初是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得来的:当领头羊行动时,其他羊会不假思索地跟随,不论前方是危险还是更好的选择。而用在我们人类社会心理学中,它又被称为从众效应。这意味着个体在中容易因模仿或跟随多数人的行为而放弃独立思考。
孩子进入小学后,开始真正接触外面的世界,而班级、学校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集体。孩子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往往由他们所处的环境和交往的人所决定。
那么,我们如何帮助孩子避免陷入“羊群效应”呢?家长在日常教育中要起到关键作用。不要一昧将孩子交给“托管”或“兴趣班”,而是要每天留出时间与孩子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我们要引导孩子辨别是非,例如当看到其他同学上课讲话时自己也加入其中,或是看到别人玩游戏时自己也参与其中,这时就需要提高警惕。如果孩子习惯与习惯不好或能力较低的同学比较来降低自己的要求,那就是陷入了“羊群效应”。
为了帮助孩子摆脱这种困境,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是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我们知道人的需求是层层递进的,只有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孩子才能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这样他们才能有自信面对外界的诱惑和压力。
第二是帮助孩子选择积极的环境和朋友。一个好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我们要为孩子提供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并帮助他远离那些具有负面影响的同学。
第三是尽早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程,我们要孩子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并做出自己的判断。这需要父母用“成长型的思维”去养育孩子,肯定孩子的每一次小进步,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优势和价值。
孩子的成长之路充满挑战,但只要父母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他们就能越走越顺。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的未来铺就一条光明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