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致远方》原文

2025-04-2715:02:52常识分享0

泰戈尔——印度的文学巨匠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生于1861年5月7日,逝于1941年8月7日,是印度近代文学史上无可争议的杰出诗人。他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还是一位小说家、剧作家、音乐家、思想家、教育家以及者。在1913年,泰戈尔凭借诗集《吉檀迦利》荣获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此殊荣的亚洲人。

在我求学的岁月里,泰戈尔的诗篇曾深深吸引了我。我曾尝试仿写一些诗句,至今仍对其中富含哲理的句子记忆犹新。此次有幸听到关于泰戈尔的,更是让我对他的人生轨迹和文学成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据曾琼介绍,泰戈尔从小便对文化充满好奇与喜爱。他在自己创办的国际大学中设立了印度第一所学院,并在多次中引用老子的观点,对李白更是赞赏有加,称其为“属于现代”的诗人。

泰戈尔曾三次来到,第一次的逗留时间最长。在梁启超、蔡元培等人的邀请下,他于1924年首次踏足。徐志摩与林徽因作为他的翻译,全程陪同他游历了上海、杭州、南京、济南、北京等地。此次访问中,泰戈尔与众多文人如胡适、梁思成等进行了良好的互动。

除了诗歌创作外,泰戈尔还涉足戏剧领域。他的63岁生日时,为了表示庆祝,徐志摩等新月社同仁特意排演了他的全英语诗剧《齐德拉》。其中林徽因扮演了女主角齐德拉公主,而徐志摩则饰演了爱神玛达那。梅兰芳也参与了此次演出,而梁思成则负责了舞台布景设计。

泰戈尔与的文化交流不仅仅局限于戏剧。他对梅兰芳的戏剧《洛神》颇为赞赏,并为其提供了宝贵的建议。梅兰芳也以此为契机,对布景进行了调整,使得演出效果大为改观。

泰戈尔的诗歌不仅在广为传颂,他也与文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写给林徽因的《赠林》小诗中的叹息,仿佛预示了徐志摩与林徽因之间的感情纠葛。当泰戈尔首次访华准备离开前往日本时,他深情地说:“我留下了我的心。”

徐志摩在陪同泰戈尔访问日本期间,创作了著名的诗篇《沙扬娜拉》。这段期间,他与泰戈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之后的岁月里,无论是去日本还是加拿大讲学,泰戈尔都与中持着紧密的联系。

在国内,许多作家深受泰戈尔的影响。郑振铎翻译了其诗集《飞鸟集》,而陈独秀也翻译了《吉檀迦利》。冰心更是深受其影响,她的创作受到了泰戈尔诗集《飞鸟集》的启发。

湖南人谭云山与泰戈尔也有着深厚的交往。泰戈尔在其国际大学创办了学院,邀请谭云山担任院长。学院成为了中印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徐悲鸿也是与泰戈尔有着深厚情谊的文人。他应邀到泰戈尔创办的学院讲学一年,并在泰戈尔的支持下举办了个人画展,为抗战中的祖国筹金。

在曾琼生动的讲述中,我深感中印两国文人的交往是多么的美好与珍贵。我愿看到古老的出现更多像泰戈尔这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家,愿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永远不断、世世代代友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