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俗称知了,是全世界已知约2500种昆虫中的一种。
蝉,学名Cicadidae,英文名为Cicada、Cicala或Cicale,属于昆虫纲半翅目颈喙亚目。它们生活在温带至热带地区,是全球范围内广为分布的昆虫。
雄蝉擅长鸣叫,其发音器位于腹肌部,犹如一层鼓膜的大鼓,当鼓膜受到振动时,便会发出人们熟知的蝉声。在文化中,蝉声常常被用作一种意象,如“蝉声依旧”便是一种寄托情怀的表达。蝉在文化中的意象远不止于此。
古代艺术家如齐白石在其《秋蝉图》中,以秋蝉为主题,展现了蝉的美丽与宁静。现代人在谈论蝉时,往往更注重其象征意义,而忽略了蝉的美味。
关于蝉的象征意义,我们可以从许多成语和常用词中看出。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金蝉脱壳”、“噤若寒蝉”等,都以蝉为主题。古人认为,蝉是一种有德行的虫子,虽出身污秽的泥土,却能通过蜕变羽化获得重生,显示其“清高”和“廉洁”的品格。
除了象征意义,古人也重视蝉的实用价值。在古代,蝉被视为一种美食,其美味被古人所惦记。的蝉衣,又称蝉蜕,在中中也有其用途,被称为金蝉脱壳。
在古代文献中,如《礼记·内则》和《庄子·达生》,都有关于捕蝉和食蝉的记载。曹植在《蝉赋》中虽然赞美了蝉的高洁,也描述了另一种捕蝉和食蝉的方法。
时间到了民国初年,胡朴安在编撰《全国风俗志》时,发现潮州地区仍然保留着古代的食蝉习俗。这种习俗在历史文献中也有所记载,直到清代还有以蝉为食的记录。
我个人也有过捕蝉、烤蝉和食蝉的经历。那时我们一般将到不太会叫的蝉拿来烤食,加上盐和乌豆后烤制出的蝉肉滋味独特。
最后附上唐代虞世南的《蝉》诗:垂下头颅饮清露的蝉儿发出响亮的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这诗句寓意着蝉的高洁与不屈不挠的精神。
玉雕中的蝉形象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自汉代以来,玉蝉便被用来象征人的重生和高洁。在葬礼中,玉蝉常被放入死者表示其精神不死;而作为生人的佩饰时则代表着高洁的品质。
有一位天津市民更是收藏了2000件古玉蝉,可见玉蝉不仅是一种艺术品也是人们对生命与精神寄托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