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步履荣国府,原由家境巨变所致。母亡后,父又逝,孤身都,终始常处于荣国府的生活中。
自十三回有讯,其父病重,家祖母特派贾琏送其回家探望,归途至深爱其之父故去。穿越十六回之际,重归荣国府之时,只见黛玉带之物仅以书籍、笔墨为主。诸姐妹如宝钗、迎春、宝玉等人亦接收其馈赠。
一般而论,父故后,林家已然断绝人烟,唯余孤女黛玉。按照常规之理,黛玉理应继承林家之财产。从后文看来,黛玉对家产之事知之甚少,甚至在《葬花吟》中流露出消极之情。
再观四十五回,黛玉因燕窝之事向宝钗倾诉心声。宝钗言及自身之境遇,又提及黛玉之境遇,道出黛玉虽为孤女,但与荣国府之关系乃为亲戚之情。黛玉亦自述其生活与荣国府之姑娘无异,引得众人深思其家产之谜。
有人猜测林家清贫如洗,然书中亦有细节揭示林家并非全无经济实力。如二十五回中王熙凤调侃宝玉与黛玉之姻缘时,曾言及林家之经济实力与荣国府相当。林家乃贵族之家,与荣国府联姻,亦需讲究门当户对,故其若无相当之经济实力,岂敢与荣国府联姻?
王熙凤之言或许已透露了关键信息。然林黛玉归荣国府后对自家之事一无所知,此中缘由有两说。一说为曹雪芹为刻画黛玉如仙子般之形象而避谈家产;另一说则更为写实严谨,陈大康先生在《荣国府的经济账》中分析指出,黛玉年幼时即逢家变,无力处理经济杂务,后因年龄幼小未对家产有所了解。
随着年龄增长与思想成熟,黛玉或许能推断出家产之事。但因当年年龄幼小,加之林如海未对其详述家产之事,故黛玉对此仍是一无所知。故此,在懵懵懂懂中她只能立足现实,感受生活之艰辛。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诗句中流露出自己凄凉的心境。
本文内容仅作学习交流之用,如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