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湘语探文》
一、揭示故事的背景和舞台。
这是文章中景物描写的首要作用。比如,鲁迅的《祝福》和《故乡》开头对环境的描绘,都清晰地展现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季节、地点以及人物活动的环境背景。这些描绘不仅为读者提供了故事发生的舞台,同时也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二、反映或揭示社会环境及社会关系。
在鲁迅的《祝福》中,通过对鲁四老爷书房的详细描写,如墙上挂着的“壽”字和对联,以及书桌上堆放的书籍,都暗示了当时社会的气息和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这种环境对祥林嫂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景物描写在文章中常被用来渲染特定的氛围,从而烘托出人物的和心境。比如,在2020年的浙江卷《雪》中,窗外的白雪和昏暗的光亮共同营造了一种冷清寂静的氛围,这种氛围又恰好烘托了女主人公内心的孤独。
四、凸显和烘托人物性格与形象。
在2013年的新课标Ⅱ卷《峡谷》中,通过对峡谷环境的描写,与主人公的性格形成对比,从而突显了的原始野性之美。这种描写不仅突出了人物的性格,也烘托了人物的形象。
五、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铺垫。
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关于大雪纷飞的描写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还为后续的情节做了铺垫。因为大雪,林冲才得以躲过一劫;而在《智取生辰纲》中,因为天热,与军士才容易上当。
六、作为情节之间的过渡,调整阅读节奏。
在一部作品中,景物描写有时也起到了过渡的作用,调整了文章的节奏。比如在2019年的浙江卷《呼兰河传》中,一场激烈的战斗过后,接下来的景物描写就缓和了读者的紧张情绪。
七、具有诗情画意,形成作品的抒情与唯美风格。
在2012年的江苏卷《邮差先生》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渲染出平静、恬淡的小城风格;而在《雪》中,景物描写则极力营造了男女主人公见面的唯美气氛。
八、突出小说的中心主题。
在2013年的山东卷《活着》中,通过对炊烟、农舍、霞光的描写,不仅点出了老人的生活环境,还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九、结构上的作用:前后照应。
在2011年的江西卷《晚秋》中,开头和结尾都有对晚秋景物的描写,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结构。
十、运用各种手法增强作品文采。
在2020年的浙江卷《雪》中,写景时运用了拟人、叠词等手法,不仅增强了小说的文采和诗意,也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高考真题解析】(以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的《到梨花屯去》为例)
8. 分析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功能。
①小说中沿途的风景描写为故事提供了自然的背景;
②景物描写的插入配合了氛围和谢赵二人的心理变化;
③这些景物描写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这三点分别从自然环境、渲染气氛和烘托人物心理以及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的角度展现了景物描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