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之乐章,寻之在瑞耕
春节,乃是最热闹的佳节。传统习俗里,众多活动中隐几件必须经历的。比如亲人相聚、共享团圆饺子、守岁至新年的到来、换上新衣、走亲访友、互拜新春。这些年来,随着文化的丰富,观看春晚和放鞭炮也成为了春节的标配。虽然城市中因环保考虑对燃放鞭炮有所限制,减少了空气和噪音的污染,但这一传统在广大农村仍被自由传承,人们仍沿袭着“爆竹声中一岁除”的习俗。
不论城市还是乡村,每逢春节都少不了一项活动——贴春联。“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话恰好诠释了这一点。每家每户的大门两侧,贴上红彤彤的春联,过年的氛围便如约而至。
春联作为春节的特一,它不仅仅是贴在门上的两句话,更多的是寄托了人们的新生活记录和新年的祝福与期望。比如“扫旧尘除旧习务求净,歌颂新事喜气盈门”,“春回大地喜歌遍地起,福照门前吉气处处来”等等。横批有时则寓意着辞旧迎新或祈求家宅平安等美好愿望。
对联作为一种文化形式,远不止在春节期间才被使用。在名胜古迹、祠堂等文化场所,对联常常被用来渲染气氛、传递思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婚嫁等重要场合,对联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例如新婚时贴的对联:“天降喜气催开红梅放,地迎佳宾迎来新人来”,就充满了浓浓的祝福与喜悦。
朴实也是一种美,正如那副对联所写:“爱妻爱子爱家庭不爱身体等于零,有钱有权有成功没有健康一切空。”虽然初看并不显得多么气势磅礴,但其中蕴含的真理却让人无法忽视。
不仅如此,口头对联更是展现了人们的智慧与机敏。在一些乡村的红白理事活动中,通过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的对联来传达道理和要求,既易于接受又富有教育意义。
对联、春联作为温暖的文明符号,既温暖了人心又弘扬了正气、正道、正义、正能量。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活泼的形式已经成为了我们文明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联这种文字形式更是其他文字所没有的,这是的骄傲和对人类文明的特别贡献。
随着猴年春节的脚步渐近,愿每一位有心人都能珍惜、爱护、参与、创作、繁荣和发展这一温暖的文明符号。让我们共同将其有益的作用发扬光大,为新的一年增添更多的喜庆与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