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价值何在?那是驱策、激扬、潜力爆发,使自己卓越,骄傲地生存。这能引领我们走向价值的巅峰,进而向社会作出正面的影响。用更平实的话语描述,便是成功孕育了成功的果实。
记得有次在江苏的一场学术会议中,我与一位林姓的教育工作者偶然邂逅。他提出“成功是有毒的”,至今我仍是未解其意。难道是说,一个教师若教学生却导致其考试得零分,便算是成功了吗?
在我的教育自传《乡村教育的足迹》中,我详细记录了一次经历。初入职场时,我所在的学校初中部缺乏英语教师。我的老师、当时的校长将这份重任交付于我。
我没有推脱,而是接受下来。我深知学生需要依靠老师。我一边自学英语,一边教授学生。就这样,我硬是在短时间内将初一至初三的英语课程开展起来。在学期末的县里统,我所教的英语科目平均分位居第一,并获得十元的奖金。虽然这钱不多,但装在牛皮纸信封里的它,由校长在会议上带回,这份荣誉让我记忆犹新。
年复一年,我获得了无数的、省、州、县级荣誉和奖金。那些成千上万的奖金我并不记得太清楚,但那最初的十元奖金却深深地烙印在我心中,不断激励着我前行。只要我们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我们便能成为一名好老师,一名出色的乡村教师。
那笔钱早已用完,而那个装着奖金的信封在我书房搬迁时遗失了。但那种催人奋进的力量却一直伴随着我至今。
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曾教过30届小学毕业班的学生。在教授的我也不断地进行研究。我发现在所有表现落后的学生中,没有一个人考过100分。深入地观察和研究后,我发现因为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经历使得他们的上进心被消磨殆尽。久而久之,他们甚至不再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任何事情,让失败成为他们进步的阻碍。这就是思维定式的影响力:当自己给自己打上“落后”的标签后,要再振作起来便难上加难了。然而无论学生想学还是不想学,他们的学习欲望都不是任何人能够左右的。
于是我开始采取措施帮助这些学生取得学习上的突破。我知道让学生体验一次高分的感觉很重要。成为教师后我明白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英语成绩不佳的学生,我都尝试在科学、道德法等科目上帮助他们取得突破。鼓励他们多读书、多背诵、多默写等是更容易获得高分的方法。
当学生们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并获得成功时,我会及时地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并告诉他们:“你们在科学科目上能考到100分,那么其他科目的学习也会有所提升。”尽管这种教学方法并非万能,但成功的价值却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得到了实现和体现。这就是成功的意义——不仅仅是自己的成就和荣誉的积累过程也是社会贡献的过程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所在也便是我的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