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的三叹
谢良辅曾回忆道:“思忆长安,正月之际,春风与喜气相伴而生。万国朝贺于彤庭之上,青玉五枝灯燃烧着祝福的火焰。终南山头往往留有残雪,渭水之上处处泛起波澜。”
在唐代的初春,新年的钟声伴随着爆竹的炸响,门神贴起,祖灵祭祀,长者尊拜,人们品尝着屠苏酒和五辛盘(即春盘中的大蒜、小蒜、韭菜、芸苔和胡荽),感受着节日的欢乐与团聚。唐玄宗在华清宫里欢度冬季时,元日到来,朝臣、部族首领和外国使节纷纷前来朝贺,筵席摆起,乐舞响起。
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人们剪下彩色的胜景(由玉、丝织品、纸张或金箔制成的花、草、虫、鱼和人物形象),或戴于头上,或装饰于屏风、帷幕和窗边。人们品尝着菜羹和煎饼,登高远望,迎接新春的到来。
正月十五的上元节,人们品尝着焦糙和焦圈儿(面食),赏灯观景,走桥散病。在这万象更新的季节里,长安城池的壮丽辉煌在远处的山峦和河川映衬下更显雄伟。
鲍防则怀念二月的长安:“玄鸟初至禖祠时,宫中莺歌婉转,御柳垂丝。曲江胜地在此,寒食佳期亦将到来。”寒食与清明之际,人们品尝着麦粥、子推蒸饼(枣糕)和镂鸡子(彩蛋)。长安的男女们前往郊外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拔河和斗鸡。
据唐代的陈鸿所著《东城老父传》记载:“元会与清明节都在骊山举行。每逢这些日子,各种娱乐活动盛行,六宫随之动容……骑手角力万人,跳剑翻飞旋转,踢球牵绳赛跑,尽皆欢腾。”此情此景皆令人留连忘返。
三月初的长安更加姹紫嫣红,“忆三月之长安”,杜弈深情写道:“上苑百花齐放。青门送别频频?曲水赋诗尽日?”三月初三的上巳节上,天子赐大臣细柳圈以避邪驱恶。人们前往郊外河中祓禊(即祓除污秽),野餐欢聚,曲水流觞。贵妃姊妹游赏于此,玄宗赐宴赐欢。此时百官之席亦添上新物——煎饼的香气。
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长安城的人们以各种方式庆祝着新年的到来,周边的邦国和部族使臣纷纷进入宫廷恭贺新岁。此刻的长安城在远处的山川映衬下显得更加壮丽辉煌。这些回忆与感慨不仅是对过去岁月的怀念,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与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