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简介
二、创作背景
1940年,贺敬之青春年少,踏上了前往延安的旅程。在这片土地上,他度过了六年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时光,之后又奔赴新的战场。时光荏苒,十年之后,他重返延安,参加了“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再次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他看到了延安的巨大变化,心中涌动的情感化作诗篇的灵感,于是以《重回延安》为题,深情地抒发了对这片土地的重新发现和由衷的赞美。
三、文学常识
【信天游】,亦称“顺天游”,属于山歌的一种,流行于陕北地区。其歌词通常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节节递进,诗行布局错落有致。这种歌谣形式常用于抒情或叙事,其中上句多用比兴手法,下句则直抒胸臆。曲调高亢悠长,节奏自由,充满了高原的苍凉与质朴。
四、字词字音
(略)
五、文章内容与情感
(1)描绘了重回延安的激动心情和与亲人相聚的温馨场景,充满了激动与喜悦的情感。
(2)追忆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岁月,对那段日子充满了感激之情。
(3)生动展现了与亲人欢聚一堂的盛况,充满了团聚的欢喜。
(4)惊喜地看到了延安的新风貌,对这片土地的巨变感到由衷的欣慰。
(5)歌颂了延安的光辉历史,并对它的美好未来寄予了祝愿与期待,展现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六、手法
(一)运用比的诗句:
1. 将延安比作母亲,“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母亲延安换新貌”、“再回延安看母亲”,表达了亲切与敬意。
2. 用“长江大河起浪花”比喻与亲人围坐在一起的畅谈。
3. 将延安的蓝天比作大,“头顶着蓝天大”,映照着美好的景象。
(二)运用兴的诗句:
1. 通过树与根的相连说起,“树梢树枝树根根”,引出了我与延安亲人的紧密联系。
2. 以羊羔吃奶望着母亲为例,“羊羔吃奶眼望着妈”,寓意着延安是我成长的摇篮。
3. 提及山上的物产,“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引出下文关于在延安与学习的回忆。
(三)运用夸张与拟人的诗句:在此不过多赘述,可通过具体的诗句体会诗中夸张与拟人的巧妙运用。
七、主旨
《重回延安》是一首以信天游形式写就的新诗,诗人以满腔的热情,通过回忆与描绘,展现了延安的战斗生活、巨变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诗作表达了对母亲延安的深深眷恋,抒发了心中无尽的思念与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