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的笔顺笔画顺序

2025-04-2903:12:36常识分享0

《笔顺码字典》解析

以笔顺为汉字排序的独特方式

“‘爨’字作为一个姓氏,初次遇到时,我们可能不知道它的读音和部首。但通过观察其前几笔的笔画顺序——撇、竖、横、横,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笔顺码'qkaa',然后在字典的笔顺码索引中迅速定位到第447页。”在发布会上,主编吴之林通过实例向大家展示了《笔顺码字典》的使用方法。即便是面对自己不熟悉的生僻字,他也能在短时间内查找到相关信息。

吴之林介绍道,汉字由多种形状的笔画构成,但最基础的是横、竖、撇、捺、挑、点这六种。其他复杂的笔画都可以归入这六大类中,再结合少量的特殊笔画,可以形成与26个字母对应的笔顺码。这样,不同的汉字便有了明确的先后顺序。

虽然汉字的笔顺有统一的标准(《现代汉语通用笔顺规范》),但仍然存在一些笔顺完全相同的汉字,如“末和未”、“杜和杠”等。在这种情况下,《笔顺码字典》便采用汉语拼音进行补充排序。

“笔顺码可视为部首检字的替代,但这部字典并非意图取代现有的权威字典,而是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有益的补充。”吴之林解释说。他指出,汉字的构成异常复杂,因此无论采用何种排序方式,都无英文字典那样具有唯一性。

关于笔顺码的掌握问题,吴之林表示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熟悉。初次接触《笔顺码字典》的人可能会感到有些困惑。“学习掌握它比熟悉部首要容易得多。只要结合我们设计的笔顺码结构图和口诀,查过一百来字后便能熟练掌握。熟练后查汉字只需约10秒。”

编纂团队:一群学物理的退休老人

值得一提的是,《笔顺码字典》的主编及众多编委均为武汉大学物理系196的校友。他们中有的是光纤通讯领域的先驱,有的是大学教授、中学校长、、总工程师,还有的是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即使是退休后的老年人,也能为文化事业做出贡献。

吴之林透露,他在国外感受到字典使用的不便后,于2008年出版了《汉字新序》,提出了用笔顺给汉字排序的方法。2014年,他决定将这一方法扩展为一部实用的字典,于是向同学们求助。许多同学们不顾年老体弱,投入到查典籍、修订和校对的工作中。经过三年的努力,《笔顺码字典》终于编纂完成。

武汉大学的老校长刘道玉及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宗福邦在得知这一编纂团队是由一群学物理的退休老人组成时,都感到十分诧异。但深入了解后,他们被编委们发扬“程序员”特长、不断优化系统的精神所感动。宗福邦教授表示:“这些退休老人主动去做这样的事情,让我很受触动。他们的工作很有意义。”

宗福邦还提到,方言差异使得部分人使用拼音检字也感到困难。《笔顺码字典》的推出为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查字方式。

“该字典适合中小学生及非文科大学生查阅,也适合外籍人士使用。”这种新的查字方式不仅方便了学习者,也展现了人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