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

2025-04-2906:54:47常识分享0

卡尔维诺的经典作品解读

让我们明确何为经典作品。经典作品,乃是你常听闻他人说“我正在重读……”而非“我正在读……”的书。至少对于那些被视为博学的人而言,情况确实如此。这并不意味着经典作品只适用于某一特定年龄段,比如年轻人。实际上,无论年龄大小,每个人在接触世界和接触成为世界一部分的经典作品时,都会因其重要性而感到震撼。这种震撼,恰恰源于最初的接触。

有人可能会因为未曾读过某些所谓的经典而感到羞愧。对此,我们要清楚一点:不论一个人性格形成期的阅读有多么广泛,总还会有众多重要作品未曾涉猎。诸如希罗多德、修昔底德等古人的全部作品,真正读过的人寥寥无几。更不用说像十九世纪那些伟大的系列小说,通常提及的次数远多于实际读过的人。在法国,巴尔扎克的作品在学校中广泛阅读,但从各种版本的销量来看,人们在走出校园后依然继续阅读他。若是在意大利进行一次关于巴尔扎克受欢迎程度的正式调查,他的排名可能会较低。同样,狄更斯在意大利的崇拜者仅限于一小撮精英,他们谈起各自喜爱的角色如同在谈论现实生活中的熟人。

接下来要说的是,读一部伟大作品,即便是在成年时期首次接触,也是一种莫大的乐趣。这种乐趣与青少年时代的体验截然不同。在年轻时,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新的探险,增添着独特的滋味和意义。而在成熟的年龄,一个人更能欣赏(或者说应该更懂得欣赏)作品的细节、层次和内涵。我们不妨尝试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经典作品:它们是对那些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宝贵经验的书。即使有些人选择保留这个机会,等到最佳状态时再阅读,这些作品依然能够带来丰富的体验。

我们年轻时所读的东西,往往价值不大。这可能是因为缺乏耐心、精神不集中、阅读技能不足,或者是因为人生经验的欠缺。虽然青春时期的阅读可能具有塑造性格的作用,但真正有价值的阅读能够赋予我们未来的经验一种形式或形状,为我们提供处理经验的手段、比较的措辞、归类的方法和价值的衡量标准。这种作品有一种特殊效力:它们可能会在我们的记忆中消失,但它们留下的影响却如同种子一样扎根在我们身上。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可以给经典作品下这样一个定义:它们是一些能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要么以遗忘的方式在我们的想像力上打下印记,要么悄悄隐藏在我们深层记忆中,成为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正因为如此,一个人的成年生活应该有一段时间用于重新发现青少年时代读过的最重要作品。这些书即使依然如故(其实它们也随着历史视角的转换而改变),我们自身已经发生了改变,因此这次重新接触也会是全新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