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想有一双翅膀

2025-04-2912:48:46常识分享0

昨日,即6月2日,对于杭州人而言,是一个充满地方文化特色的日子。

在这个城市的语言中,“六二”一词正在从带有贬义意味的词逐渐转变为带有亲昵意味的用语,被年轻人所广泛使用。像是杭州人韩小程,作为地道的杭州人,即便有说话机会,他也倾向于使用杭州话,在交谈中如果提到“六二”,带有一定的戏谑与调侃色彩。

确实,“六二”这个词的独特用法,展现了逐渐消失的方言魅力。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渊源却鲜为人知。

要探寻“六二”的源头,我们收集了多种说法。您更倾向于哪一种呢?

“六二”的多元解读

“六一”之际,记者拜访了鲍士杰教授,一位90岁高龄的方言学专家。

在鲍教授的家中,我们深入探讨了“六二”这个词的由来。鲍教授是杭州大学语言学专业的退休教师,曾编纂出版了《杭州方言词典》,其中收录了“六二”这个词。

在词典中,“六二”书面写作“箓儿”,有三个意思:一是指社会经验不足、认识不广的人;二是用来指代盒子;三是作为量词使用。

其中,最为常见的解释是第一个意思。

词源探秘:从“书簏”到“簏儿”

曹先生在他的《杭州话》一书中提到,“六二”实为“簏儿”的谐音,源自古人用竹编的装书盒子——“书簏”。

据他考证,《晋书》中就有关于“书簏”的记载。随着历史的演变,“书簏”一词逐渐在方言中演化出更多含义,如形容人办事马虎、说话不靠谱等。

关于“簏儿”一词的演化,鲍教授解释说,这是南宋时期北方官话对杭州越语的影响结果。“儿话音”就是从北方传入杭州的词汇特点之一。

戏曲中的“六儿”

他提出,“六儿”一词在戏曲中常作为市井方言出现,多指代戏艺人或从事杂役戏艺的奴仆等非正面角色。

【浙江新闻补充】

杭州话中的韵味

鲍士杰教授表示,南宋时期定都杭州,是杭州越语变化最大的历史时期。

除了儿化音外,北方官话的引入还改变了杭州话中文白两读的特点。比如,“家”和“街”等词的白话读音已经消失。

宋朝皇帝从河南到杭州也带来了新的词汇和语言习惯。例如,“女儿”一词就是中原的说法。

鲍教授还提到了许多其他例子,展示了南北之间语言的融合。他特别强调了杭州方在逐渐消失的危机性。

他建议幼儿园开始引入方言学习的课程,或在招生中给予会方言的小朋友一些优惠。他认为,懂得杭州方言是很有优势的。

他还以柳宗元的诗歌为例,解释了用杭州话读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平仄、对仗的韵味和妙处。

无论是探索“六二”的历史渊源还是品味杭州话的独特韵味,都体现了地方文化的魅力和重要性。

让我们共同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