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字是秀的成语

2025-04-2912:49:58常识分享0

青海省互助土族县索卜沟村——针线绣出新生机

在当地土族妇女的巧手下,足不出户的盘绣制作成为了她们增收的新途径。

林三秀正在家中勤奋地制作盘绣,她的作品色彩斑斓,充满艺术气息。

互助县,一个美丽的乡村,高原油菜花飘香,而今又因妇女的盘绣手艺增添了新的活力。

随着2020年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临近,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即将实现。总强调,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各地群众积极贯彻决策部署,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他们中有驻村,也有普通群众,他们的努力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编者按

产业蝶变

从依赖薄田到拿起绣针,生活因指尖的舞动而变得越来越美。

索卜沟村,位于青海省互助土族县,海拔近3000米。这里的人们曾经靠天吃饭,生活困苦。现在他们通过盘绣这一传统手艺,实现了脱贫致富。

林三秀是这里的典型代表,她坐在炕上搞针线活,绣出的作品不仅让自己家庭增添了收入,也成为了村里的产业支柱。

过去的贫困村如今已经摘掉了贫困的帽子,靠的就是盘绣这一传统手艺。过去固守薄田的妇女们,如今已经变成了巧手的绣娘。

观念改变

从初期的抵触到后来的积极参与,盘绣产业让村民们感受到了新的生活可能。

通过驻村工作队的牵线搭桥,索卜沟村与素隆姑刺绣有限公司签订了盘绣收购订单,发展了“+企业+农户”的产业模式。起初,村民们对免费培训持怀疑态度,但经过培训和实践,他们逐渐接受了这一新的生活方式。

林三秀起初还犹豫不决,但看到同村的妇女们通过盘绣增加了收入,她也加入了进来。如今,索卜沟村已有近百位妇女参与到盘绣制作中,人均年增收达7000元以上。

心气转变

从盘绣车间到市场对接,老手艺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互助县的盘绣企业已经发展到近30家,带动了上万人的就业。年轻媳妇们也开始参与到盘绣制作中,她们不仅增加了收入,还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

马洛三什姐就是一个例子,她一边带孩子一边打零工,现在通过学习盘绣,也成为了一名绣娘,收入比之前打零工还要多。

老手艺有了市场、有了传人,才有了勃勃生机。现在,不仅是妇女们的心气发生了转变,整个村庄都充满了活力和希望。

记者手记

在探访中,记者深切地感受到了盘绣产业给当地妇女带来的改变。从最初的生活方式到现在的脱贫产业,这种深刻的转变得益于各方的探索与努力。、企业、妇女们共同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找准了扶贫产业的切,完善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企业积极作为,主动对接产业上下游平台。而妇女们则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

这是一种绣花般的功夫,需要耐心、细心和毅力。而正是这种功夫,才让当地的盘绣产业得以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