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入江闪闪

2025-04-3001:17:34常识分享0

钱江·小时新闻记者 张瑾华

在抗击的日子里,无数人在默默地记录着。温州乐清的摄影师灰哥,自封城之日起,便开始用镜头捕捉亲人、邻居和陌生人的故事,并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分享,命名为“围城记”。

类似灰哥的记录者们,他们以诗、以文、以摄影、以短视频的形式,记录下他们眼中的世界,表达他们的所感所想。

这些记录将让未来的人们看到一部鲜活的“2020新冠抗疫史”,而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

战衣披身,他们是逆行的英雄

在抗击的战场上,有人守在后方,有人冲锋在前线。他们被称作“逆行者”。

医护人员们无畏无惧,从浙江奔赴最危险的前线,驰援湖北。娟、陈薇等医学专家带领团队与病毒赛跑,何强等人在方舱医院驻守,他们的名字写满了防护服的后背。

每当看到那些写着“武汉加油”、“精忠报国”等朴素字句的防护服,人们都会为之动容。

有的医生小伙心底最迫切的话是“等结束后,我娶你”;有的医生爸爸放不下的叮嘱是“孙辰,好好学习”。这些真实的情感流露,让人心疼又感动。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医学生的誓言,他们从未忘记。

浙江第一位支援湖北的医生郑霞,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的ICU里奋战了30多个日夜。还有更多的医护人员,纷纷挺身而出,奔赴前线。

截至目前,浙江共派出支援湖北医务人员达数。

浙江人的团结与奉献令人敬佩。他们不仅提供援助,更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浙江精神:大浙江啥都能捐,但白衣天使是借给你们的,记得毫发无损地还给我们。

青春的身影,硬核又可爱

在抗击的队伍中,年轻的志愿者们成为了重要的力量。他们不自己的真实姓名和工作单位,只用花名相互称呼。他们忙碌得没时间接受采访,但他们的行动却在默默地影响着这个世界。

志愿者们以多元的专业技能为防线注入活力,他们的“画风”多变,表现出惊人的能量和硬核精神。

人间的温暖,抚慰心灵

在抗击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平凡生活的渴望和期待愈发强烈。一位苏阿姨在浙大一医院ICU康复出院时笑着说:“我现在最想吃肉,想吃儿子做的红烧肉。”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温暖和希望。

即便被困在家中的人们也在为“战疫”做着贡献。他们照顾好孩子、操持柴米油盐、操心家中老人。他们的日常生活也是这场战斗的一部分。

智慧与速度并存的浙江

在复工复产的道路上,浙江展现出了智慧与速度。从企业员工共享计划到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专列并附上口罩等关心之举;从快速研发出健康码以实现信息的快速查询和管理;再到全城努力春耕春种……这些都体现了浙江人的智慧和担当。

无论是杭州的温暖之城还是浙创新精神都让人深感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