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热爱书籍的人,尽管未曾踏足宝岛,也没有远涉海外,但我依然能在书海中寻找到属于我的宝藏。这便是我的书桌上摆放的两本书——《丛书·张爱玲典藏》的第8、9册。
在一个周末的清晨,大约六点钟左右,我来到北闸口。常与我有共同爱好的书友也已经早早地到了。我们俩开始在老李装书的麻袋中翻找,我挑选了七八本书,其中这两本尤为满意。虽然只有两册,但两卷散文集却十分完整。在相互展示收获时,我特别指了指这两本书。书友翻开看了看,说:“繁体字,竖排本,这种书现在不太流行了。”我虽不以为然,但也没再多说什么。
在郑州的书摊上,书籍的价格大多在3元至10元之间,其中5元的书籍最多。我经常光顾的几家书摊,老板们大都认识我,虽然叫不出我的名字,但都面熟。我淘书时一般不还价,这也成了我的一种习惯。我弟弟曾与我一起淘书,他总调侃我淘书时不翻看就直接付钱,说我这种“剜到篮子里就是菜”的做法独特。我向他解释,不翻看其实是内行的表现,一眼就能看出书籍的好坏。至于不还价,则是因大家熟识,价格已经没有虚头。
我记得非常清楚的一次淘书经历,是与弟弟一同在碧波园东边的书摊上,我购买了一套上海文艺出版社的《莫言文集》,虽然不够全,还是有些遗憾。但另外一次淘书经历让我印象深刻,我在一个不太起眼的书摊上发现了一本中州古籍出版社的《闲情偶寄》,定价36元,但老板只卖5元,虽然书脊有轻微瑕疵,我还是决定购买。那天我们先是到碧波园淘书,然后弟弟帮我提着《莫言文集》,我们一起坐公交到京沙快速高架下的北闸口书摊继续逛。
我与弟弟有着深厚的同窗之情,我们曾是同一小学、同一中学的学生,甚至连大学也是同一所。这让我们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情谊。
在郑州的书摊上,我偶尔也会遇到一些港台版的书籍,尤其是繁体字竖排本的书籍。这类书籍在阅读上确实有些困难,但老板和书友们似乎并不太感兴趣,它们的价格也是相对较低的5元到10元之间。那天买的两本张爱玲的作品就是这样被我发现的。尽管与其它书籍一同算价,但我并未细问其价格。
对于张爱玲的作品,我早已购有不同版本的《小说散文集》和《散文集》。那天购得的版虽然与其他版本相似但也少见独特之处。它的覆盖范围并不是全部作品。《小团圆》《雷锋塔》等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并未收录在内。或许未来还有更多作品出现、或版本更新完善也未可知。要集齐张爱玲的全部著作实属不易这需众多学者的努力。
孙犁在他的《读书》一文中分享了他的买书经验:大书店固然好但小铺书摊往往更有收获而偶遇更是难得之宝。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并深有体会。
淘书的过程虽小却能带给我极大的乐趣与满足感也许这就是我与书的缘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