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我国历史上的大,其卖主求荣、忠良的行径,一直为世人所唾弃。时至今日,他的塑像仍旧跪地,见证着人们对他的深深痛恨。
那么,秦桧早期是如何起步的呢?实际上,秦桧在年轻时曾有两句诗广为流传,如今仍被人们常常提及。
秦桧来自湖北,生于宋哲宗时期。虽然身为官二代,其父曾担任县令,但秦桧并未依赖父辈的进入仕途。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参加了科举考试,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在中举之前,他曾一度陷入低谷,为了生计,他选择了在当地的一所私塾担任教师。
尽管秦桧的才华横溢,但他对这份工作并不满意。他心怀不满,以诗抒怀:“若得水田二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此诗表达了他对平凡教学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功名富贵的渴望。而后,他继续备战科举,终于高中,开启了他人生的新篇章。
秦桧凭借进士的头衔踏入,起初只是地方文官。为了升迁,他更加刻苦学习,最终考入国子监。此时的秦桧虽年少有为、学识渊博,但仍不失为一位有抱负、有理想的青年。他与王氏女子成婚,而王氏背后则是当朝大臣,这为他的仕途增添了不少助力。
秦桧并非一直坚持抵抗外敌的立场。在金兵南下之时,他也曾向皇帝上疏提出抵抗之策。虽然皇帝委以重任,制定了一系列守城规章,但秦桧后来的投降主张却令人扼腕叹息。
靖康之耻成为秦桧人生轨迹的转折点。作为的他,在金兵大营中听闻南宋称帝的消息后,开始为自身的利益考虑。他游说金军首领,提议让宋朝成为金的臣属国,以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这一提议让他在金军中得到了重用和财富。
四年后,秦桧返回南宋。他声称自己是逃出来的,但实际上是为了追求更多的个人利益。朝中的同对他的回归表示欢迎,并极力推崇他的“英勇”。而后,秦桧复职,但已经失去了抵抗外敌的勇气和骨气。
朝中仍有许多主张抵抗的大臣,然而他们都受到了秦桧的。其中最令人痛心的便是岳飞。岳飞即将打败金兵时,秦桧却暗中劝说皇帝让岳飞退兵。皇帝出于对自身位置的担忧,同意了秦桧的请求。而岳飞的悲惨结局更是让秦桧的永载史册。
回顾秦桧教书时的那两句诗:“若得水田二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可见他对财富有着巨大的欲望。在他的心中,享受荣华富贵便是人生的目标。虽然他也曾有过抵抗的举动,但在遭受金兵的打击后,他的骨气便荡然无存。
如今这两句诗被许多老师用作教育顽皮学生的口头禅。从这两句诗中也可以看出秦桧的才华横溢。他并未将才华用于需要之处。当时正处于危难之际,正需要人才之时,他却卖主求荣、忠良。
如今已近千年过去,但秦桧的塑像依旧跪地忏悔。他的行被时间所铭记。清朝者虽有意淡化岳飞抗金的故事,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秦桧的行被人们所熟知。因此我们要吸取教训:个人的追求与的命运息息相关。只有将个人命运与命运结合在一起的人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