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塑造屈臣氏的魅力
曾经弥漫着一股中年气息的屈臣氏,如今正在面临着年轻人的回避。那些熟悉的美容顾问们虽以中年女性为主,但他们的推销技巧往往让一心逃避推销的消费者无处可逃。即使只是打算购买简单的洗面奶,也很容易在导购的游说下额外购买面膜、水乳或芦荟胶。
走进屈臣氏,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看似丰富,但大多数都是年轻人提不起兴致的老品牌。在这个美妆博主几乎饱和,新兴美妆品牌层出不穷的时代,这种陈旧感似乎有些格格不入。这不禁让人想起那些笨拙地使用网络词语、努力与年轻人拉近距离的中年人,屈臣氏似乎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尽管已有35年的市场经验,但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其表现似乎越来越难以维系昔日的荣光。
消费者娜娜不敢轻易走进屈臣氏,一次被导购追着跑的经历让她对屈臣氏的过度热情心生抗拒。她曾多次尝试回避导购的眼神接触,但仍有被“攻陷”的风险。即便只是简单的购物需求,也往往会被导购转化为一次冗长的推销过程。这也让许多年轻人感到困扰,有些自认为心理承受力不强的顾客甚至会在屈臣氏感受到浓浓的感。社交平台上,关于屈臣氏导购的吐槽屡见不鲜。曾经的导购模式已经成为如今的束缚。
屈臣氏也曾尝试过改变,如推出O+O零售模式,试图通过企业微信建立私域社群,为消费者提供美妆个护顾问的服务。然而这种做法本质上仍然是依靠导购高强度的推销来完成KPI。消费者不仅要忍受导购的推销,还要在结账时被追着加微信。可加了微信后在线上小程序下单,又很容易碰上因门店缺货而无法核销的情况。这种体验让许多消费者感到不满和失望。与此售后服务的问题也让消费者对其信任度大打折扣。被时代甩开的屈臣氏,似乎再怎么努力也难以抓住消费者的需求。
从1989年首家门店落地北京至今,屈臣氏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当时的简洁装修、多样化的产品和贴身服务模式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然而如今,随着美妆护肤市场的不断细分和新兴品牌的涌现,屈臣氏似乎未能跟上市场的步伐。品牌老化、定位模糊等问题使得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与不断涌现的新潮美妆集合店相比,屈臣氏的形象越来越像个杂货商店。数据显示,近年来屈臣氏的市场份额不断被侵蚀,而新潮美妆集合店更受年轻人欢迎。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和日益流失的年轻人,屈臣氏需要做出改变以重新夺回市场。关键在于摆脱中年的形象,重新变得新潮起来。这需要重新审视其品牌定位、产品策略以及服务方式等方面的问题。然而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和有限的时间资源,屈臣氏能否成功转型并重新赢得年轻人的心仍是未知数。这个拥有丰富历史和市场经验的品牌,未来能否成功融入新的市场环境仍是值得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