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为什么显示网络错误

2025-04-3005:30:23常识分享0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盛行,互联网上的风气不断更迭,幼态审美便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幼态审美逐渐成为潮流,并不断衍生出各种不同的分支。从最初的甜美感,到如今所强调的感,似乎年龄小成为了男女共同追求的审美标准。诸如“宝宝碗”、“小孕妇”、“奶嗝风”、“刚满十八岁”等标签和名词层出不穷,而大众似乎对此乐见其成,毫无退潮的迹象。

其中,“婴儿直”便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人们追求如同小孩子般又长又直、自然下垂的浓密睫毛。许多女性为了迎合这种审美,不惜前往价格昂贵的睫毛种植机构,改变眼部的原生条件。她们自豪地在社交媒体上展示图片,炫耀自己的“幼态美”。

这种幼态审美背后所折的社会问题令人深思。幼态审美本身无可厚非,但作为多元审美的一环,它在似乎逐渐偏离了轨道。过分的营销和诸如幼弱智化等价值观的泛滥,令人感到不安。诸如“宝宝碗”、“宝宝针”等现象,以及女性在恋爱关系中扮演幼童角色的现象,都反映出一种畸形的审美和心理。

在这种“”审美背后,隐藏着女性的“”心理。为什么女性会在恋爱关系中执着于扮演幼童角色,让男朋友去照顾自己?这完全是一种畸形的情侣关系。很多“恋爱教程”实际上是在教女生如何激发男人的保护欲,让她们装作弱小,以此衬托出男性的强大。而“婴儿直”、“宝宝碗”、“宝宝针”等则成为让女性自动退位成弱者的陷阱。

除了部分自觉的女性外,还有很多男性也在推动这种幼态审美的盛行。“幼态审美”背后,是男性的凝视。他们把女性矮化、物化、工具化,从自己的主观欲望出发,观察和品评女性。对于这些本应该反抗的东西却要推崇,是在放弃抵御错误的事情。

面对这种“幼态审美”,女性应该坚决反抗,挣脱身上的枷锁。多年来,女性在教育、体育、科研方面都有了一席之地,她们铿锵有力的发出自己的声音,向世界展现自己的力量。教育改变了女性的思想,但她们仍需要自己努力去改变处境。

我们应该摆脱“刻板印象”里的女性形象,摆脱无形的耻辱枷锁,无惧他人眼光活出自我。各行各业涌现出的优性代表是我们的榜样和力量。我们希望女性的身影遍布各行各业,社会不再因性别条件限制任何人的发展,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公平的教育、就业、竞争等社会。

我们鼓励女性要爱自己、珍视自己,不要被周围环境中的价值观所束缚。只有勇敢的做自己、追求真正的自我,才能真正的获得自由和幸福。参考资料:《互联网“娇妻文学”,文艺复兴?》。澎湃新闻,2022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