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025-04-3012:06:15常识分享0

叶公曾向孔子的弟子子路询问关于其师孔子的品性,然而子路并未作答。《论语》新篇“述而”之篇章中,亦提及此一情景,配以萝卜与摄影之象征。

叶公,名诸梁,以其封地在叶而得名。据考证,这片“叶”位于现今河南南阳府叶县南三十里的古叶城。资料记载,当时的叶公在说话之时已近六十二岁的高龄。

关于叶公与那个喜好龙形的叶公是否为同一人,尚未进行详尽的考证。

提及子路,他就是仲由,字子路,亦字季路,是孔子门下的得意弟子。

叶公曾向子路探询孔子的为人,然而子路却选择了沉默。当孔子得知此事后,他表示叶公对孔子的探询是出于真诚的求知,而子路不应如此回避。叶公是一位孜孜不倦、勤勉求索的人,即使年岁已高且身负忧虑,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他的人品可嘉,子路不应不予理睬。

笔者反复研读此章句,并参考古代学者的解读,认为《论语》并非意在表明子路对人冷淡,亦非用以显示孔子待人亲切而子路待人高傲。

笔者揣测:当一位普通人询问圣贤的弟子关于圣人的品性时,圣人的弟子不作详细解释是因为共识与公认的事情无需过多赘述。圣人的威望与品性已是公认的事实。

若子路认为叶公的询问并不值得回应,这或许是人之常情。然而孔子在称赞叶公优点的同时仍愿意积极回应,这体现了孔子对自己的“自信”,同时也表明他对于希望了解他的人持“有教无类”的态度。

笔者理解此章句所传达的孔子并非自视过高,而是能够发现他人的优点,不摆圣贤的架子,也没有矫情之态。孔子同样是一个真实的人,不装腔作势,不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