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如来不负卿原文

2025-04-3013:44:20常识分享0

曾思多情羁绊佛门,

入山又恐失倾城之色,

世间如何得双全法,

不负佛法不负卿的宿命。

在公元1683年的藏南门隅,达旺纳拉山脚下的宇松地区乌坚岭,有一户信奉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的家庭。男主人扎西丹增,女主人次旺拉姆,迎来了他们的宝贝儿子——普慧罗桑仁钦仓央嘉措。他们的喜悦之情无以言表,未曾预料到他们的孩子未来会成为的灵魂,一位伟大的诗人,一个时代不可磨灭的印记。

那年的前一年,五世罗桑嘉措圆寂。其亲信底子桑杰嘉措隐瞒了消息,对外宣称已“入定”。桑杰一方面欺骗了僧侣民众和康熙皇帝,另一方面迅速寻找灵童。终于在三年后的1685年找到了仓央嘉措。

时光流转至1688年,仓央嘉措被确认为五世的,被带到囊噶孜加。桑杰嘉措指定了师傅对他进行教导。1696年,康熙皇帝得知五世早已圆寂,责问桑杰嘉措。后者承认错误的也迎接了灵童——仓央嘉措。

1697年,仓央嘉措被接到拉萨,桑杰嘉措公开了五世的死讯。16,他以五世罗桑益喜为师,剃发受戒,取法名为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同年,在拉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成为六世。

虽身为六世,然而他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傀儡。他没有实权、失去了自由与爱情。内心深处,他渴望着自由与爱情。他用文字抒发内心的苦闷与向往。

公元1701年,藏区局势不安,他在各方的势力中摇摆不定。最终在1705年被废除,被至紫禁城。他在漫长的途中于公元1706年圆寂。他虽只存在于世23年,却如流星般划过那个时代。

倘若可能,我愿他只是一个平凡的,而非灵童、雪域之王。

倘若可能,我愿他不是那位伟大的诗人,没有内心的挣扎与忧郁的诗篇。

然而终究只是美好的愿望。他依旧是仓央嘉措,他用短暂的一生和文字告诉世人:人生一遭,不枉此行。